胡幽一听曲老太太说用车送自己, 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但是,不管怎么说, 肯定不会是自行车。
胡幽笑了笑,心里还是挺高兴的。
“谢谢曲奶奶,驴车挺好的,至少要比自行车舒服哩。”
曲老太太听了胡幽的话后,先是一愣,随后就呵呵地乐了起来。
不过毕竟是位有文化的教授, 笑起来声音大, 却很优雅。牙齿露得非常标准, 没有超过八颗牙。
这会儿胡幽才算是真正认识了,啥叫文化人儿。
不过胡幽说驴车也是故意这样说的, 一个13岁的小村姑, 懂太多了, 就闹妖喽。
曲奶奶用手摸了摸胡幽的小脸蛋, 脸上的笑收都收不回去。
“鬼丫头。”
胡幽伸伸手, 从她的小竹篮里,掏出一块闪亮亮的布。
就是胡幽之前的炕单子,被加工器改新了。胡幽觉得自己住在村里,用这东西, 真的是要闹事儿了。
胡幽把那块闪着亮光的炕单, 放在了曲老太太手上。
胡幽还左右看了看,人家这地方,比自己那大炕更适合。
“奶奶, 这个布单质量也好着哩,您缝个褥子面用吧。”
这个年代是没有什么被罩和床垫的,都是自己手缝的被窝面儿,和褥子面,还要经常拆洗。
曲老太太就爱这些花布好布,胡幽手上这块布,让她喜欢得不得了。
嘴巴张着,看了好几眼胡幽,越看越满意。
把这块料子放平了,这是块比一般的料单子大几圈的,曲老太太轻轻地把料子铺在了桌子上。
曲老太太,一点点地看,一寸寸地,一边看还不忘夸几句。
“你这个东西好哇,以前我在家当姑娘的时候,就得到过这样的一块料子。”
曲老太太把胡幽拉到跟前,凑在胡幽耳朵旁,用特别特别低的声音说,
“德国货,进口的。”
胡幽低下头不说话,脸上有点发烧哩。
这块炕单之所以要大一些,据说是因为胡四媳妇为了防止胡幽尿炕的,要不然弄的范围太大,不好收拾。
这块旧单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,而且也不知道被原来的胡幽尿过多少次了。
胡幽用一只手摸了下自己的额头,不叹服都不行,加工器好用哦。
胡幽从曲老太太家离开后,手里还攥着20块钱。
胡幽是不想要的,曲老太太一开始要给50块,胡幽说什么也不要。
其实胡幽清楚,曲老太太帮了她很大的忙。
那个曲老太太的小哥,是从德国回来的高材。现在年纪大了,退休在家,不管什么外面的事。
现在是1963年,但是这位曲先生,却仍然有小汽车接送,有各种补贴,有着数不清的家产。
说到家产,让胡幽怀疑,这位曲先生太像里讲的世外高人了。
大概是把什么也看透了,及时抽身,退休了,不惹人,别人也不惹他。
“我都不知道我小哥手里有多少产业,反正啊多的是。”
这是曲老太太的原话,在建国后,有许多有钱人的家产都被相关部门接管了,但是有一部分,只是代管。
代管的意思,就是说产业还是人家曲先生的,某些部门分些钱,大家一起过好日子。
这位曲先生的让胡幽吃惊不小,没想到这个年代,能够不声不响地活得这样好,胡幽真想跪地拜师啊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