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不能考上,起码证明赵村儿大队的文盲减少了。
    初试之后,补习班中赵村儿大队考生留存率百分之百,再一次印证赵村儿大队扫盲工作的出色。
    但之前这所有,都不如这两封录取通知书更有力。
    老百姓都是务实的,吃饱穿暖生活好,精神需求那是得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考虑的,而这两封通知书,真真切切地告诉农民们,读书是有回报的。
    并且,它们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。
    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,都不能忽视,要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作用。
    赵柯让邮递员赶紧去赵村儿大队送信,就开始着手安排下属们趁热打铁,积极宣传扫盲,激励更多的人拿起书本,学习文化知识。
    赵村儿大队
    “叮铃铃叮铃铃”
    自行车铃声打从一拐下赵村儿大队的小路,就响起来。
    村外大库,忙活烧砖的社员们率先抬起头,张望来人。
    一身绿的邮递员挥舞着手臂,视线锁定到熟悉的身影,熟稔地喊“赵大队长又有通知书了”
    知青们除了傅杭和庄兰,其他人过完在赵村儿大队的最后一个年,就都回城探亲了。
    副队长暂时又空缺,农闲时间,赵新山就没选代理,平时多到砖窑来走走看看。
    赵新山本来背着手,立马放下,急急地往外走了两步,“谁的啊”
    其他社员一听又有通知书,也都放下手里的家伙事儿,围过来,七嘴八舌地追问是谁。
    邮递员喜眉笑眼,匆匆停下自行车,边从挎包里拿录取通知书,边喜气洋洋地吆喝“曲茜茜同志和孙春妮儿同志在库里头吗”
    孙大爷呆呆地望着邮递员和赵新山的方向,脑子锈住了似的,什么都想不了了。
    一群社员震惊
    “曲茜茜”
    “春妮儿”
    “她们考上了”
    赵新山几乎是抢过通知书,确认着上面的名字,激动不已“好好好是她们是她们的名字”
    有社员冲着库里大喊“赵瑞媳妇儿春妮儿快出来你们的通知书来了”
    其他社员则拱着春妮儿爹到前头,满脸羡慕,“是你家春妮儿”
    孙大爷无措地被动地挤在中间,挤到赵新山旁边儿。
    他们刚都在干活,他粗糙的大手上,指甲和手纹缝儿里黑黝黝脏兮兮的泥,稀罕巴巴地盯着其中一封写着春妮儿名字的录取通知书。
    是在做美梦吗
    中年汉子不敢伸手接,生怕戳破这个美梦。
    大库里
    “你们听外头喊啥呢”
    年节刚过,大伙儿上课都有些惫懒,听见动静儿,支棱起耳朵。
    “通知书”
    “通知书”
    “谁名儿曲茜茜是赵瑞媳妇儿还有春妮儿”
    大伙儿的视线全都望向两人。
    李荷花反应极快,风风火火地往出跑。
    随后是孙大娘,她跑动时重重地磕到板凳上,都顾不上,一门心思出去证实真假。
    真有春妮儿
    真的是春妮儿吗
    其他人也反应过来,都跟着出去看热闹。
    倒是两个当事人,呆愣愣地对视,站了几秒才恍恍惚惚地跟着出去,神色里满是不确信。
    尤其是春妮儿,她其实不敢对自己抱有太大希望的。
    怎么可能呢
    她凭什么拥有更多呢。
    春妮儿甚至生出些类似近乡情怯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