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但本身就有善于保养容颜的宫妃、贵妇,众僧只是疑虑,未曾想到其他。尤其几位本字辈僧人,对梦夏印象尚佳,且佛门弟子行善,不愿将人先入为主的钉在“恶人”位置。
“然而,镇南王妃离府远行,不带仪仗,不带护卫,实在有失体统,失我皇室颜面,此例断不可开。”本观顾虑的乃是大理其他世家,段氏立国,得诸世家协助,如今世家已经是尾大不掉,上任皇帝是枯荣大师亲兄,便是死于杨家谋反,若非如此,如今继承王位的便应当是延庆太子,而非段正明。若是镇南王妃擅自离家之事宣扬开来,段氏装聋作哑,视而不见,其他世家则会看出段氏虚弱,不上演一出谋反大戏才怪。
枯荣大师对佛法的理解已近超脱,早已看破红尘,段氏是段氏,天龙寺时天龙寺,大理是大理,看不破这红尘羁绊,还修什么佛
但是他不忍百姓因为动乱朝不保夕,流离失所,保段氏便是保百姓,悲天悯人道“善哉,善哉本是红尘梦里客,苦海不苦,回头无涯只有岸。王妃之事,不要宣扬的人尽皆知即可。”
枯荣大师的慈悲没有感染到寻找刀白凤的士兵身上,他们带着皇帝密令,若是王妃态度好就罢了,若是王妃做了什么有失体统的事,便送她一程,过后只说病逝就是了,便是摆夷族长也不能因此对皇室生出怨怼。
保定帝段正明对梦夏乃至逍遥派一无所知,只知道弟媳曾经跟着中原人学习,大理本就仰慕中原文化,知道后曾暗地里为弟弟高兴。
梦夏跟着刀白凤回到大理时,没有回镇南王府,也没上皇宫请罪,直接上天龙寺找枯荣大师。
梦夏与相明大师有私交,与枯荣大师只有几面之缘,但相明大师对枯荣大师评价极高,认为此人心怀慈悲,是有德高僧,梦夏信得过相明。
“施主远道而来,先喝杯清查解渴。”枯荣大师道。天龙寺是皇家寺庙,哪怕佛家讲究苦修,也有不少好茶供奉。
梦夏落座,刀白凤向枯荣大师等人行过礼后,方才落座。
寒暄过后,梦夏开门见山道“几月前,沧海遇见镇南王爷,好一个人不风流枉少年呐”
面对梦夏的兴师问罪,枯荣满怀歉意,只是他到底是出家人,管不得俗事“保定帝,人品贵重,又是镇南王亲兄,自会为王妃做主。”
梦夏摇头道“枯荣大师,我今日来,确实要你做主,只是此“做主”非彼“做主”。你是保定帝、镇南王的长辈,我知你生性高洁,为人公正,若你都不肯说句话,只怕段氏大理危矣”
枯荣眼孔急剧缩小,目光顺势变得冷冽,只是一瞬便缓了回来,但那一刹那的气势外放,还是让感应敏锐的习武之人浑身激战。
“段氏大理”,而非“大理段氏”
这中间的差别可大了。
段氏大理,难不成她还能颠覆段氏段氏立国百年之久,想断段氏社稷的人层出不穷,可谁也没成功,段氏并非没有依仗。
“姑娘是要干涉我大理内政不成”枯荣语气平淡,只是这平淡下,谁都知道隐藏着怎样的雷霆怒气。他的确已是出家人,身在方外,大理却还是他的母国。
“枯荣大师莫怪,听我慢慢道来。”一鸣惊人的目的已然达到,接着就是说服天龙寺众人考虑清楚立场,“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镇南王那样的风流性子,再难更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