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深,而这个人脉网,是由她一手建立起来的。
    但赵柯在学校也并不是得每一个人喜欢,有不少人觉得她圆滑、世故、爱钻营、名不副实,更多的人不相信她还会回双山公社,还会踏实地干基层。
    赵柯并不以此为耻,也不去辩解。
    她已经过了反复纠结、摇摆不定的时期,她很坚定地认为,她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,别人的看法不重要,她也不会在大是大非上落人话柄。
    更何况赵柯跟人结交的时候很坦荡,四海之内皆同志,功利性没那么强。
    赵柯只是发挥长处,只是偶尔充当一下知心姐姐,偶尔鼓励鼓励失意青年,偶尔调动调动同学们进步的积极性和热情
    学校也是一个集体,大家互帮互助、团结有爱,更好地成长为新一代的中流砥柱,不好吗
    人脉确实会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派上用场,但她也会成为别人的人脉,这本来就是双向的。
    她也没打算拐几个天才回公社,多少有点儿大材小用。
    她要是有这个想法,知青们离开的时候,她大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鼓动他们学业有成再回来,那不是更方便。
    赵柯没那么做,因为没必要。
    集体的成功不是靠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努力,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,所以双山公社的发展,靠的是公社的每一份子,赵柯更乐于培养社员们,将他们转化为人才。
    赵柯问心无愧,整天风风火火地来来去去。
    这两年,
    双山牌的酸菜和饲料推出更广;
    双山公社的粮食产量和机械化在省内都要排在前列;
    双山公社是养猪大社,不止四个养猪场供给省城肉联厂,各家各户也都养个一两头甚至更多的猪,也不愁卖,公社会替他们牵线搭桥;
    双山公社的小农经济开始焕发生机,在公社的鼓励下,涌现了大批手工品、农副产品,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公社的家家户户。
    双山公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公社,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。
    而大三的下学期,傅杭时隔许久,突然来找赵柯。
    他从离开双山公社,学业极其繁忙,大学再也没有抽出过时间回去,且随着他和赵柯两人的忙碌以及学业生活上没有交叉,见面的次数越来越低。
    打电话不方便,固定话机不提前约定,很难找到忙碌的人,常常傅杭不忙的时候赵柯忙,赵柯不忙的时候傅杭在忙,更多时候是,一个人忙另一个人更忙。
    他们很难提前约定时间打电话或者见面。
    两人却没有因此渐行渐远,不约而同地改为通信交流。
    “我通过了公派留学的考试,很快就要出国了。”
    之前的通信中,傅杭提过他是公派留学的候选人之一,要参加考试。
    万里挑一,这肯定是极难的。
    赵柯情真意切地道了一声“恭喜”。
    这时候,国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科技壁垒,落后就要挨打,科技的落后是每一个爱国的科研人员心里的痛。
    傅杭道“我会带着技术回来的。”
    赵柯第一次,由衷地表露出对一个人浓烈地感情期待,“等你回来。”
    一定要回来。
    赵柯上大学的第四年,有的同学选择深造,有的学生开始忧虑毕业,赵柯依旧很稳,按部就班地忙碌、生活。
    这时候毕业生会分配工作,赵柯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